肛周炎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因瘙痒、疼痛分泌物增多而出现溃烂、糜烂,主要是细菌感染所致,甚至出现丘疹或苔藓样改变的一种疾病。其特点是易形成结节性溃疡,甚至瘘管。主要原因是汗腺闭塞,导致细菌感染。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,没有明显的传染性。如果肛门周围出汗多,清洁度差,就会经常抓破肛门周围的皮肤,感染后会引起肛周炎症。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肛周清洁,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,避免感染周围组织。
引起肛周炎的原因:
如果患者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芥末等,频繁大量饮酒容易导致肛周炎症。
如果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,直肠黏膜脱垂,粪便和黏液有时会停留在肛门周围的皮肤内,会导致肛周炎症。
如果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和严重的抑郁症,就容易导致肛周炎症。一旦明确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,必要时应进行手术治疗。
如果患者有痔疮病史,痔疮反复从肛门脱出,分泌物停留在肛门周围的皮肤内,会引起炎症性病变。
肛周炎治疗方法:
一.药物治疗
1.抗感染药物,敏感抗生素都可以。常用红霉素、四环素类药物,如红霉素、阿奇霉素、金霉素、土霉素等进行治疗。
2.也可以在排便后或睡前用1: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,清洁肛周,杀灭局部病原微生物,改善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。
二.手术治疗
1.肛周炎患者在形成脓肿或瘘管时应及时切开引流。简单病变可在门诊局麻下切开引流,复杂病变需在手术后住院。引流应在脓肿波动明显的地方进行,一般采用肛门方向放射状切开,排脓后放置引流条。
2.肛周炎大多来自肛门腺感染。所以大部分肛周病变的脓腔是与直肠或肛管相连的。病灶切除时可进行一次性根治性切开。